4人已过澳网单打首轮关 中网协球员表现可圈可点******
中网协球员表现可圈可点
本报讯(记者 李远飞)北京时间昨夜,2023年澳网结束了单打正赛首轮的全部比赛。除因手腕伤势退赛的郑赛赛和因天气原因改期出场的张帅外,其余8名已经出赛的中网协球员里,4人闯过了首轮关。虽然战绩胜负各半,但中国姑娘和小伙的表现可圈可点。
去年在法网打入16强、温网和美网晋级32强、澳网闯入第二轮的中国女网新锐郑钦文,在墨尔本公园延续了强势表现,仅用时56分钟,就以6比0和6比2击败了匈牙利球员加尔菲,速胜晋级。加尔菲的单打世界排名是第86位,去年美网也打入了单打第三轮,实力不差。郑钦文能够轻松取胜,与她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不无干系。“有了更多经验,因为今年不像去年,什么都是第一次。”她赛后说,“最近我的感觉一直都还可以,我也一直在很努力地训练,这一切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成的,我对这个结果不意外。希望能够保持水准,下轮看发生什么。”
朱琳以6比2和6比4战胜了加拿大球员马里诺,王欣瑜以7比6(2)、6比4淘汰了东道主球员亨特。两名中国姑娘此前都曾与各自对手有过交锋,按照朱琳的话说:“比分看上去轻松,但比赛过程其实很难。”能够赢下来,经验总结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坚持和自信。“我觉得,今天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了坚持到底。”王欣瑜赛后说,“最重要的,还是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,无论场上的比分如何,你的状态如何,你的对手是谁。”
商竣程也是如此。这名首次参加大满贯成人组单打正赛的17岁小将,以6比2、6比4、6(2)比7和7比5击败了排名高出自己120位的德国球员奥特,实现了公开赛年代中网协球员澳网男子单打首轮的成绩突破。他透露,比赛中遇到困难时,自己凭借的也是坚持和自信。
张之臻、吴易昺虽然在两场5盘鏖战后遗憾出局,但他们都在场上充分释放了自我,打出了自己想要打的网球。面对“抽击如鞭、发球似炮”的美国球员谢尔顿,张之臻耐心与之周旋,打出了自己的高水准。如果不是决胜盘局分5比4时的那个赛点回球稍稍偏了一点,他就将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晋级。虽然最终在残酷的抢十后输球,但张之臻仍然配得上掌声。吴易昺的5盘大战是一场超过4小时的鏖战。在这场比赛里,吴易昺为了增加自己的进攻侵略性,进行了各种大胆尝试,打得不保守,输得不难看。
而1比6和3比6输给前世界第一K·普利斯科娃的王曦雨,和1比6、4比6告负的袁悦,看到了自己与对手的差距,期待在未来继续提升自己。以袁悦为例,首次出战澳网单打正赛,首场就被安排在主场地罗德·拉沃尔球场进行,对手还是赛会女单6号种子、希腊名将萨卡里,袁悦尽管拼尽全力,但紧张和实力差距让她最终败下阵来。她在赛后说:“我是排名百位的球员,她是前十球员,我们之间必然有差距。慢慢来,一点点去追上,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。人家也是通过很长时间才达到今天的程度的。我也需要通过更多训练和比赛去弥补我们的差距。”
《北京日报》2023年1月18日第12版
汽车产业变革下半场,智能汽车如何开新局******
“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,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,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形成共识。我们的顶层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,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化创新阶段。”在近日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(GIV2022)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、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的演讲直奔主题。
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,那么下半场就是智能汽车。本次会议围绕“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”,相关院士专家、企业代表聚焦操作系统、顶层设计等话题展开了观点交锋。
迈过芯片这道坎是必答题
“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智能汽车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。”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,智能汽车的价值链、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,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,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%以上都面临重构。
有机构预测,到2030年,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成本的20%以上,软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,则将从目前的15%跃升至60%。
近年来,在“缺芯”倒逼下,我国汽车芯片设计有了快速进步。不过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坦言,如何迈过芯片这道坎,仍然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
“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。”张永伟举例说,比如进口依赖、产业链技术短板、严格的检测认证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。基于此,他提出应提升全产业链技术,建立汽车芯片标准、检测认证体系,加快国产芯片“上车”应用,加大政策支持等。
打造国产主流CPU架构
有报道称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将推出汽车芯片,使汽车成为“四个轮子上的移动巨型计算机”。中央处理器(CPU)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,CPU架构也是芯片产业链的龙头,其不仅决定了CPU本身的性能,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整个芯片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。
“这几年国产CPU发展得很快,现在国内市场上已有六七种CPU架构并存,但这并非长久之计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直言,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,未来可能会造成资源分散、低水平重复等问题。
“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进,若干年后,我国将缺乏能在全球市场上与X86、RAM两家竞争的自主CPU架构,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将受制于人。”在倪光南看来,面向未来主流CPU市场,要聚焦开源绿色架构,发展中国芯片产业。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,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,共建绿色产业生态,增强绿色产业链、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。此外,还要通过加大对开源数据的贡献,增大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。
探寻智能网联汽车“中国方案”
在探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具体问题时,针对如何加强顶层设计,陈清泰坦言,要动员多方力量,共同做好智能网联汽车的顶层布局,例如如何按照车路协同的思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,如何建立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系统,怎样打破部门分割、形成高效协同的推进体制,都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推进的任务。
“未来中国要发展智能汽车,就应该从一体化的架构体系构建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作出积极探索。”李克强剖析,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及社会属性,我们难以采用国际上的单车智能发展路径,需要探索“中国方案”,要充分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路线,探索适合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方案。
智能网联汽车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?李克强认为,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,抢抓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、智能化的窗口期,加强产业顶层战略布局,并积极践行“中国方案”,成为全球技术趋势的引领者。